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家论史 >

考古学视野下的四川盆地古代制盐技术(5)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盐业史研究》2014年第 白九江 参加讨论

    (二)输卤设施
    一般用天车和云盘提取盐井中的卤水。天车是在绞盘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利用畜力转动大型轮盘,再带动滑轮提卤,适用于小口深井,在四川自贡盐区至今可见。云盘是一种简易的滑轮装置,在汉代即已出现。云盘用人工拉拽提卤,适用于大口浅井,从一井一架发展到一井几架不等,云安盐场白兔井最多可以安装20架(56)。
    晚近以来人工盐井的卤水分配管理权主要为投资者所有,一般按井总投资额、总股数、总滑轮架数、股权由盐井主权人分摊。天然盐泉的分配管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宋淳化年间,大宁知监雷说设计出分卤板来分配白鹿井卤水,这个分卤板上最早有30个卤孔(57),后来逐渐增加到68个卤孔(58),这样就避免了因争卤而时发的纠纷,这既是引卤方法的一大改进,更是卤水管理办法的一大进步。
    卤水提取出来后,输送到作坊一般用管道。文献记载和早期盐业调查的照片均显示,这些管道主要是用楠竹或斑竹通节逗榫后,用竹篾箍扎,外挂油灰,互相连通形成竹“笕管”。也有的使用木头挖空为凹形木槽,俗称“笕槽”。笕管、笕槽易损,一般需定期更换。清代晚期以来,开始用铁管代替竹笕。云安盐厂遗址发现有两段残竹管,毛竹制成,其中大管内壁附着有盐结晶,一端削成薄壁,可能用于管道接合。
    架设输卤管道一般采用竹、木捆绑形成支架,在汉代制盐画像砖上就已经有类似的形象了。但在山区和绝壁地带,往往用“栈道”的形式架设卤管。连接重庆市巫溪县、巫山县的大宁河南段栈道就是典型的输卤遗迹(59),这些栈孔共有6888个,近水平排列,按一定的坡度逐渐下降,绵延近80公里,其始凿年代甚至可能不晚于东汉(60),现代的研究者亦多方论证其应为属于古代输卤遗迹(61)。我们在调查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制盐遗迹时,在多个盐井附近都发现了安放笕槽支架的柱洞,从楠木井到中井坝制盐遗址间分布有下水沱、莲花岩、皮虎沱、王家沱4处输卤笕道遗迹,在鸡鸣井至后灶坝之间有黄泥泉、井房、后灶坝、岩上4处输卤笕道遗迹。四川省蒲江县白云乡盐井沟也发现有输卤笕槽遗迹,共分两类,一类是安放笕槽支架的柱洞,另一类是安放笕槽支板的基槽(62)。
    为了解决竹笕转弯和卤水压力过大的问题,入门还发明了“别支”(亦称“笕窝”)装置,即在起始位置、转弯处和坡度较大的地方置木(石)盆,竹笕就可以任意转向。考古发现忠县的官井旁有蓄卤小池一座,池壁多年积淀灰白色钙化物,当为输卤石盆。为解决笕管过江问题,文献记载宋代嘉定元年(1208),盐官孔嗣宗为解决大宁盐场卤水过江的需要,开始使用竹篾绞织成碗口粗的牵藤,绷紧固定在两岸,然后将竹笕吊在上面,一藤一笕为一虹,连缀至数十百根,谓之“过篊”(63)。
    也有使用人工运输卤水的。在一些产量较小的井和家庭作坊,往往卤水汲出来后,用挑或背的方式输卤。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也使用船运卤水。彭水县郁山镇“飞水井”曾以船载卤,文献载其“隶籍于井者,以小舟泊飞水”(6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