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月,陈寅恪先生于《清华学报》第11卷第1期发表了《〈桃花源记〉旁证》一文。对该文,业师唐长孺先生曾提出不同意见,并在其专著《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中发表了《读〈...
1818年由英国伦敦会在马六甲布道站奠基的英华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可以视作为华人而设的近代新式学校的滥觞。在以第一位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为首的“恒河域外布...
明代中国发生了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变化是白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货币,关于这一转变的历程及其对于赋税、财政体制的变革意义,已经许多学者加以考察论证,...
明代均徭法若干问题再讨论 役法系统是明代赋役财政体系中复杂而独特的部分,同时也是一条鞭法改革的主要对象。均徭法是明中叶出现的一种针对杂役的编佥方法,是一条鞭法形成前...
对于政治史的研究,国内学界本有深厚的学术积累。长期以来,朝代史的叙事框架基本是依循政治史的脉络建立的,这主要是因为,政治史通常注重与国家、权力、政策相关的重大问题...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一月初一,举人、丹阳县学教谕、常熟人祝化雍①家的墙壁被邻居进士赵士锦率众拆除,长期以来,赵士锦宣称祝化雍房产应归其媳陈氏,因为祝化雍先人是陈...
近来西方宋史学界有一种倾向,将南宋的士大夫“明清化”,强调他们将事业发展的重心由中央转向地方,由朝廷大臣(statesmen)变为社会贤达(gentlemen),他们全力投入地方事务,维护地方...
对明中后期的结社,学界的研究成果可谓蔚为大观,其中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谢国桢的《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①陈宝良的《明代的社与会》、②何宗美的《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
作为东方学知识的一个特殊领域,西夏文本学于19、20世纪之交随着已经消亡的西夏语文字记录的发现而产生。追溯历史,广义的东亚,包括今天的中国,也包括日本和越南,从6世纪末...
“宋代”一词,可以有两层含义,一指中国帝制中期的赵氏王朝,另一指我国古代多民族政权并存的、公元10-13世纪的那一个历史阶段。目前学界所论之“宋代史”,似仍以朝代史为主...
元朝军队的士兵征集体系非常庞杂,在对南宋作战期间,因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需要不断以各种形式扩大兵源,由此出现了名目种类繁多的军种。其中有关质子军(秃鲁花军)、乾...
在中国史学传统的断代史研究格局中,辽金史素以冷僻著称。若与西夏史相比较,毕竟辽金史还有两部元人留下的正史,但由于20世纪初发现了大量西夏文献资料,近十余年来这些资料...
家族或称宗族,这个作为具有东方尤其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基层组织,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细胞,它虽然不是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但却是政权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组织,其由家族产生...
历史、史学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其相互可构成历史与社会、历史与史学、史学与社会三组明确的对应关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笔者对其相互关系作以简明的讨论。 一、关于历史...
和明代中叶的其他皇帝一样,明世宗嘉靖皇帝也被学界视为怠政君主的典型之一。但这样的结论,恐怕无法令人信服地解释嘉靖朝历史的一些现象,比如,世宗皇帝的不临朝或少临朝多...
“致力于维护权威和企图推翻权威的人都寻求历史的支持”①。英国历史学家约翰·托什(John Tosh)的这句话寓意深刻,用来形容围绕“公共史学”而引发的辩论十分中肯。 “公共史学”...
一、怎样看待明代史论 明代史论是明代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明人在理论上对客观历史的认识水平。怎样评价明代史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明代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
明代的中朝关系虽然从洪武元年就建立起来了,但自五年开始,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中亲元反明势力占居了上风,两国关系开始恶化。建文时期,两国关系出现了好转势头,但不久发生...
在明代正常的皇位更迭之际,大多数内阁首辅并无特殊表现,亦很难因此而出名,但杨廷和不同,他因皇位更迭而名噪一时,并为后世学者所关注。因为在他担任首辅时,明朝皇位更迭...
2003年10月27日-11月3日,笔者参加了台湾佛光人文社会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清史学术研讨会”,并参加了会议期间和稍后在台北举行的两次有关《清史》纂修的座谈会。这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