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军方制定了以亚太地区为主要战略取向,以打败日本为目标的“橙色”战争计划。这一战略方针坚持了23年,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才正式被以“先欧后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进行了比较积极和成功的合作,但也存在不少矛盾和分歧。在对待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抵抗运动的政策方面,矛盾和分歧尤其深刻,拙文就此作些...
没有哪种伟大能比军事上的伟大对民主人民的想象更为可喜,这是一种鲜明的、突放异彩的伟大,获得它不需艰辛劳作,只需敢冒生命危险。[①] 正如托克维尔所看到的,尚武的国民道...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废除排华法以及废除排斥印度和菲律宾移民的法律,使得美国重审对亚洲移民的整体政策,其结果便是导致美国对亚洲移民政策的进一步的松动。这种松动首...
在美国历史上,从内战结束到1890年代,被称为镀金时代。镀金时代既是工业化、都市化、垄断化在美国历史舞台上争相上演的社会经济大变动时代,也是各种思想纷然杂陈、各种思潮层...
所谓“大陆政策”:是指做为岛国的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日本德川幕府末期出现的“海外雄飞论”奠定了“大陆政策...
对苏德战争初期苏军一再受挫的原因,以往国内外史学界过于强调德军如何强大,苏军如何没有准备,很少言及战前苏军官兵素质、军事训练和装备状况,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军事思想,...
在大举兴兵之前,首先要准备好粮草。即使在和平时期后勤工作也不能停顿。这是国家大事,存亡之道。因此,古代的著名军事思想家,在这方面都有很多论述,以下略作评议。 一、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杜鲁门到约翰逊总统执政期间,美国政府一贯采取了“遏制并孤立”(containment and isolation)中国的政策。1966年3月8日至30日间,美国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
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原始社会史学术讨会于1996年9月21-24日在苏州大学举行。来自全国的31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与会者围绕着原始社会的结构、文字和文化的产生、私有制和原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欧联合运动中,联邦德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西欧联合的主要推动者和积极参加者之一。早在西德国家成立之前,西德主要资产阶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
在大举兴兵之前,首先要准备好粮草。即使在和平时期后勤工作也不能停顿。这是国家大事,存亡之道。因此,古代的著名军事思想家,在这方面都有很多论述,以下略作评议。 一、耕...
1 西欧14至16世纪出现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变革。这一影响深远的伟大变革的产生,原因包括着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上多个方面。例如,从经济上看,13世纪...
一 甲午战争以中国的战败而告结束,日本达到了对华战争的目的。然而日本企图一举占有辽东半岛的行径,直接触犯了沙俄南侵的目标。于是,这个老牌侵略扩张主义国家就联合德、法...
一 菲律宾群岛地处西太平洋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是一个物产丰富、地理位置重要的东南亚国家。16世纪上半叶以后,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宾,使正处在封建社会发展阶段的菲律宾逐...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特别是珍珠港事件后,美英结成了亲密的同盟。但是两个国家在紧密合作的同时,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却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时隐时现,时缓时激,最...
大国干预和影响弱小民族和弱小国家的独立与发展,这是在巴尔干乃至整个东欧地区历史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拟就塞尔维亚民族独立进程的三个重要环节(1804-1813年和1815-1816年的两...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日本为吞并朝鲜和侵略中国,连续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本在这两次战争中的胜利,决定了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命运。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侵...
自诺曼征服后威廉一世(1066-1087)至亨利二世(1154-1189)的百余年间,英国封建王权与世俗贵族既有密切的政治合作,又有激烈的权益冲突。双方的关系扑朔迷离,极为复杂。对之作一...
从1868年王政复古到1889年宪法颁布,或再稍延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的21年或27年时期,是近代日本国家草创、建立阶段。以1881年的所谓“明治14年政变”为界,此阶段似又可分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