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Ⅰ,527-565年在位)是早期拜占庭帝国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举兵西征,收复北非与意大利;励精图治,强化皇权;推行经济改革,繁荣帝国经济;...
一般说来,土地耕作制度指的是在一个农业共同体中,针对田地的布局和田地的组织形式而做出的带有强制性的制度安排。田地的布局即田地的分布安排,反映的是土地制度的外部或自...
财富的生产和分配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贯穿全部历史,焦聚着社会利益关系的主要矛盾。其中,民生问题最突出,民生的政策和理论也是围绕财富的生产分配问题产生和变化的。“...
1895年4月17日由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等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在其性质上属于旨在结束中日两国自1894年8月1日正式宣战以来战争状态的一种“和平条约”(peace treaty)。①有关...
爱德华·萨义德曾谈到“纯粹知识”和“政治性知识”的区分,并特别指出,人们广泛相信“真正”的知识是非政治性的,但实际上知识的产生往往具有或隐或显的“有着严密秩序的政...
20世纪初期,列强围绕中国舞台展开的角逐更趋激烈,舆论工具成为其用以侵略中国的无形利器。列强无不想方设法以各种形式操纵中国舆论,混淆是非,造谣惑众,挑拨离间,为自身...
世界史研究在中国是一个小学科,以从业人员而论,在一所综合性大学的历史系中,世界史教员大体上占全系教师队伍的四分之一左右。以学科分类而论,世界史为历史学一级学科下属...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为核心的欧洲已经走过世界工厂的辉煌,步入典型的食利型殖民帝国时代,其重要的标志就是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大规模的涌现并向亚非拉等海外市场拓展。以亚...
今天,当人们提起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首先想到的是法国大革命中的恐怖和断头台,然而,人们可能不会想到,他曾在制宪议会发表废除死刑的演讲。革命恐怖的组织者、或许也是其...
中日复交前,日本多数首相是“两个中国”论者,日本多届内阁奉行了“两个中国”政策,只是表现或明或暗、或露骨或隐晦而已。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早日实现,还...
中日历史问题①长期以来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之一,围绕历史认识的争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现在始终没有停止过。近年来,围绕历史问题,开展了中日两国民间、学者间...
明清间以传教士为主要介质的中外文化互动大约持续了250年。从今天的眼光来衡量,这段历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拓宽了中西文化各自的视域,并在不同层面上展开了思想与知识的重...
以多神教为特征的宗教信仰是古代希腊人重要的精神支柱。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居民一样,希腊人头脑中充满着神圣的情感。宗教深植于古希腊社会的土壤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
“吐火罗语”、“吐火罗人”,是19世纪80年代以来,西域历史研究中难以避开的一个课题。不少国内外的语言、历史、考古学家关注此问题,彼此观点亦多种多样。就此课题展开讨论的...
中国的通信历史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通信活动,始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近代以前,中国的信息传递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官方公文由官办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英国近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国家,英国近代农业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农业。英国农业中圈地运动的发展造成了小农的分化和消失。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
研究蒙元史必须利用多种文字史料,汉文、蒙文和波斯文历史文献无疑是最重要的3种。现存汉字音写的蒙文《蒙古秘史》(忙豁仑纽察脱察安Monghol-un ni’ucha tobchiyan。此名当为明初音译...
秦汉的边防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边固防、抵御外敌入侵和确保边防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北部边防是秦汉北部的重要门户和边防建设的重点。这里说的“北部”指...
希罗多德在《历史》卷首开宗明义地宣布了著述的内容和目的,这段序言对于读者领会整部《历史》的旨趣至为关键。汉语学界目前最通行的译本,即收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抽调河西、陇右等镇精锐参与平叛,吐蕃趁河陇防御空虚之机,“日蹙边城,或为掳掠伤杀,或转死沟壑。数年之后,凤翔之西,邠州之北,尽蕃戎之境,湮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