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乾隆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其奏摺即署“学习办理内务府总管事务和硕和亲王臣弘昼”,见《大连市图书馆藏清代内阁大库散佚档案选编:奖惩、宫廷用度、外藩进贡》,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60页。 (39)《乾隆朝上谕档》第一册,第479页。 (40)《乾隆朝上谕档》第一册,第524页。 (41)陈大受於乾隆四年十一月被任命爲安徽巡抚,见《高宗纯皇帝实録》(《清实録》,第十册,第566页)。 (42)乾隆七年六月初七日张照《奏陈校刊经史事宜事》,军机处录副奏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3)告假时间见《乾隆朝上谕档》第一册,第703页。乾隆六年五月初三日,张照又奏请再给假,高宗朱批“於八月间来京供职可也”,见张照《奏爲父病後行动需人请再给假等事》,朱批奏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4)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二日漕运总督顾琮《奏爲刑部尚书张照在途病故料理情形事》,朱批奏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45)清张照《奏陈校刊经史事宜事》。 (46)清方苞《奏爲请定校刊经史程式事》。 (47)《乾隆朝上谕档》第一册,第519页。 (48)清杭世骏《道古堂全集·文集》(清乾隆四十一年刻光绪十四年汪曾唯修本)卷四十七《钦天监博士张君墓碣》:“会诏刊经史,华亭张司寇照荐君校勘《二十二史》《天文》、《律历》两志,用君所长也。”又《诗集》卷十《翰苑集·中秋前一日张博士永祚见过茶话》注:“博士以张大司寇荐,入经史馆校各史《天文》《律历》诸志。” (49)《乾隆朝上谕档》第一册,第703页。 (50)《高宗纯皇帝实录》,《清实録》,第十册,第1042页。 (51)清张照《奏陈校刊经史事宜事》。 (52)《乾隆朝上谕档》第一册,第519页。 (53)清张照《奏陈校刊经史事宜事》。 (54)武英殿本《史记》前进表云“二十一史”,据卷数计,实爲二十二史,含《旧唐书》,此爲沿袭固有之旧称。 (55)《高宗纯皇帝实录》,《清实录》,第十二册,第728页。又杭世骏《道古堂全集·文集》卷四十一《资政大夫礼部右侍郎齐公墓志铭》:“(乾隆十二年)三月经史馆告成,议叙加一级。” (56)武英殿本《周易注疏》末朱良裘跋:“乾隆四年奉敕校刊经史,广罗旧本以备参稽,得文渊阁所藏不全《易疏》四册……是年冬校讫进呈,奉制报可,爰付剞劂,逾年竣工。” (57)清齐召南《宝纶堂诗钞》(清嘉庆刻本)卷三《十二月二十四日进呈校勘六经,退直武英殿,用朱子钞二南诗韵应杭堇浦同年索赋,兼呈同馆诸公》注:“陈侍郎大受、张阁学照、陈詹事浩、周学士学健、吕学士炽、朱庶子良裘、熊侍讲晖吉、赵编修青藜、沈编修廷芳、唐检讨进贤、闻编修棠、吴检讨泰、万检讨松龄、于修撰敏中、王编修会汾、李编修龙官,并会所校六经注疏,则《尚书》《毛诗》《仪礼》《礼记》《左传》及《尔雅》也。”杭世骏《道古堂全集·诗集》卷八《翰苑集·十二月二十四日进呈校勘六经退直武英殿用朱子钞二南示平甫韵同在馆诸公作》。沈廷芳《隐拙斋集》(清乾隆刻本)卷十《十二月二十四日进呈校勘六经退直武英殿同大宗、次风用朱子抄二南韵》。 (58)清齐中嶔《齐侍郎年谱》(抄本,浙江图书馆藏):“(乾隆十年)五月,到书一匝,系武英殿新刊《前汉书》一部。”转引自谢海林《齐召南〈汉书考证〉综论》,《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二辑,第440页,下同。 (59)清沈德潜自订《年谱》(《沈归愚诗文全集》附,清乾隆教忠堂刻本):“(乾隆七年九月)是月辅臣传谕校勘《新》、《旧唐书》,分修《明史纲目》……八年癸亥,年七十一,先校《旧唐书》……九年甲子,年七十二,正月校勘《旧唐书》毕,每卷後有考证,缮写进呈。自是校《新唐书》起……十年乙丑,年七十三,正月校《新唐书》毕,进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