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关于这场争论的情况及其评述,学界同仁作了初步探讨,参见井建斌的《正确评价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取向》,李成军的《中国近代史两种研究范式的思考》及夏明方的《中国近代历史研究方法的新陈代谢》等文。 ②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③周东华:《正确对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和“革命范式”——与吴剑杰、龚书铎等先生商榷》,《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5期。 ④⑤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101页。 ⑥⑦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⑧郑师渠:《近代史教材的编撰与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⑨董正华:《从历史发展多线性到史学范式多样化》,《史学月刊》2004年第5期。 ⑩德里克:《革命后的史学: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当代危机》,《中国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春季卷。 (11)杨念群:《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12)郑师渠:《近代史教材的编撰与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13)(14)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15)郑师渠:《近代史教材的编撰与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16)张海鹏:《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 (17)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版),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52页。 (18)步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光明日报》,2009年1月13日,第12版。 (19)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再版序言》,《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2期。 (20)李侃:《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重点的转移》,《李侃史论选集》,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644页。 (21)李怀印:《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1~12页。 (22)李成军:《中国近代史两种研究范式的思考》,新浪博客,2008年4月3日。 (23)(25)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2期。 (24)徐秀丽:《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5月30日,第7版。 (26)冯林主编:《重新认识百年中国:近代史热点问题研究与争鸣》上册,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27)(28)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9、100页。 (29)罗荣渠:《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有关近百年中国大变革的一些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年冬季卷,总第17期。 (30)(32)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2期。 (31)龚书铎等:《历史的回答——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几个原则问题争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37页。 (33)(35)周东华:《正确对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和“革命范式”——与吴剑杰、龚书铎等先生商榷》,《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5期。 (34)雷颐:《总序:为了前瞻的回顾》,冯林主编:《重新认识百年中国——近代史热点问题研究与争鸣》上册,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36)张海鹏:《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 (37)(40)张海鹏:《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问题的探索》,《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 (38)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2期。 (39)黄广友:《“革命”与“历史”——刘大年史学观念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41)井建斌:《正确评价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取向》,《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5期。 (42)林被甸、董正华:《现代化——20世纪中国史学的新领域》,刘新成主编:《历史学百年》,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430页。 (43)李喜所:《戊戌变法百年再审视》,《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44)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1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 (45)徐秀丽:《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5月30日,第7版。 (46)康华:《论中国近代史两大研究范式的理论分歧》,《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第3期。 (47)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48)(53)董正华:《从历史发展多线性到史学范式多样化》,《史学月刊》2004年第5期。 (49)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版),第488页。 (50)周东华:《正确对待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范式”和“革命范式”——与吴剑杰、龚书铎等先生商榷》,《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5期。 (51)虞和平:《近年来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12年第2期。 (52)夏明方:《中国近代历史研究方法的新陈代谢》,《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54)井建斌:《正确评价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现代化取向》,《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5期。 (55)徐秀丽:《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5月30日,第7版。 (56)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2期。 (57)步平:《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光明日报》,2009年1月13日,第12版。 (58)德里克:《革命之后的史学: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当代危机》,《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5年春季卷,总第10期。 (59)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60)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61)(62)(63)夏明方:《中国近代历史研究方法的新陈代谢》,《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64)李怀印:《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28页。 (65)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66)夏明方:《中国近代历史研究方法的新陈代谢》,《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67)王家范:《中国社会史学科建设刍议》,《历史研究》1989年第4期。 (68)赵世瑜:《中国社会史研究笔谈·社会史研究呼唤理论》,《历史研究》1993年第2期。 (69)(71)赵世瑜:《再论社会史的概念问题》,《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 (70)行龙:《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1期。 (72)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73)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74)朱英:《更加完整与客观: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走向》,《史学月刊》2004年第6期。 (75)夏明方:《中国近代历史研究方法的新陈代谢》,《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76)夏明方:《中国近代历史研究方法的新陈代谢》,《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2期。 (77)(78)(79)(80)李怀印:《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第30~31、276、34、278~279页。 (81)李怀印:《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第28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