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484—424BC)是西方史学的奠基人,他的传世之作《历史》是西欧公认的一部历史著作。希罗多德不仅写希腊和欧洲,也写亚洲和非洲。其《历史》的价值不仅体...
多年来,对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问题,众多学者作了大量有益的探讨。但至今各家的认识仍然很不一致。维新运动究竟是一次社会改良还是一次社会革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汇集点的上海,史学工作者特别感受到史学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他们一致认为,史学要发展,必须在理论和方法上有重大突破,历史研究必须结合中国国情,...
第五届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于1988年7月18—22日在烟台市国家教委学术中心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约120人,提交论文50余篇。会议讨论的中心是社会形态问题,具体议题有:亚细亚生产方...
“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思想,几十年来在指导我们进行历史研究与教学中,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马克思主义史学造成了严重的缺陷。近年来在历史研究工作中,...
正当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国上下共庆建国四十周年之际,一部巨型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导论卷正式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作者多年辛勤探索中国历史的结晶。全书共分十...
我对史式改“汉族”为“华族”的建议,有几点批评: 1、今天意义的汉族与作为古代民族、并在西汉王朝最终形成的汉族是承继的关系。称其“最终”,因春秋、战国时代,汉民族的...
比较史学(Comparative History)在中国兴起很晚,目前国内很少有人论及。老子有句话“正复为奇,善复为妖”。(《道德经》第58章)也就是说,比较史学的功能是巨大的,比较史学的局...
1993年8月1~5日,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在景色宜人的滨海开放城市威海举办了美国现代化历史经验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 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有三个鲜明特点。...
所谓国际间的史学交流,既有历史家周游列国所形成的交流,也有史书不胫而走的交流,各国对它国史著的研究也是一种交流。归根结底,是国际间历史家、历史著作的历史观、历史哲...
吴兢是唐代著名史学家,他历事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世,长期任史官,写下了《贞观政要》等二十多种史书,号称“良史”,唐人谓之“今董狐”。象这样一位史学家,很值得我...
在中华民族觉醒的历程中,辛亥革命是一个重要的界碑。它激发的民族意识、宣扬的民主革命精神,成为早期共产党人的启蒙教科书,促使他们挣脱旧的枷锁,走上了民族解放的道路。...
金观涛的史学论著曾风行一时。他宣称自己是采用系统论、控制论方法研究人类社会。有人甚至说他“第一次将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引进中国历史研究领域。”①笔者认为,金观涛的史学...
1909年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以此作为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之用,史称“庚款兴学”。庚款兴学既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有关...
唯物史观通常被理解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学说。在《历史运动层次和历史比较研究的层次》(下面简称《层次》)等文章中,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态度的同时,逐渐开始扩大同以色列的交往,根据两国外长1989年11月在联合国达成的协议,两国同意在对方国互设办事机构,以增进两国...
明清时期(截止于鸦片战争),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杭嘉湖平原的苏州、松江、常州、杭州、嘉兴、湖州六府所辖的江南地区,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的发达水平臻至中国古代社会的巅...
一、辛亥革命前的服饰改革 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有人注意到了西方人不仅船坚炮利,而且服饰也有自己的特点。但当时的人们还是抱着一种夜郎自大的心态去看待西方服饰的。例如,...
关于孙中山晚年的文化思想,特别是他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和取向问题,近年颇为研究者所关注。(注:近年中国大陆学者专论此一问题且较具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章开沅《从离异到回...
自古以来,疾病与战争就有密切的关系。例如马援南征交趾,遭受“瘴疠”侵害,士卒死亡十之四五,学术界更有观点认为正是他的南征给中原带回来了恶性疟疾;(注:郭霭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