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参见樊宝敏:《先秦时期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学术研究》2007年第12期。 (80)参见史念海:《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河山集》第2集,北京:三联书店,1981年,第247-261、262页图。 (81)参见尹均科:《永定河中上游流域森林植被的破坏》,《历史地理》第19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51-269页。 (82)参见文焕然、何业恒:《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历史变化》,收入文焕然等著,文蓉生选编整理:《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第4-6页。 (83)燕生东:《全新世大暖期华北环境、文化与海岱文化区》,《环境考古研究》第3辑,第76页。 (84)参见邹逸麟:《历史时期华北大平原湖沼变迁述略》,第249-251页;张修桂:《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第384-394页;王利华:《中古华北水资源状况的初步考察》,《南开学报》2007年第3期。王子今的补充意见,参见王子今:《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第112-116页。涉及具体地区的研究,参见王守春:《历史时期莱州湾沿海平原湖沼的变迁》,《地理研究》1998年第4期;张祖陆、聂晓红、卞学昌:《山东小清河流域湖泊的环境变迁》,《古地理研究》2004年第2期;张民服:《黄河下游段河南湖泽陂塘的形成及其变迁》,《中国农史》1988年第2期。 (85)王双怀:《五千年来中国西部水环境的变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86)周昆叔:《北京环境考古研究》,《第四纪研究》1989年第1期。 (87)于希贤:《北京市历史自然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1期;吴文涛:《北京历史时期地下水变迁述要》,徐少华主编:《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2-442页。 (88)刘敦愿:《中国古代的鹿类资源及其利用》,《中国农史》1987年第4期。 (89)此现象又略见《论衡·书虚》第1册,黄晖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79页。 (90)王利华:《中古华北的鹿类动物与生态环境》,《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91)1980年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A区遗址出土的115枚简牍实际是五莽时期各地瑞应记录,参见邢义田:《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出土木简的性质》,《大陆杂志》2000年第6期。其中第26号做“□所谓麏也”,记录的就是一种鹿,参见胡平生:《未央宫前殿遗址出土王莽简牍校释》,《出土文献研究》第6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22页。 (92)宋敏求云“临平观基在(好畤)县东南上七里”(宋敏求:《长安志》卷19“好畤”,丛书集成初编,第321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64页),按东汉时区划分,大致是在右扶风美阳县境。 (93)《后汉书》卷3《章帝纪》,第144页;卷5《安帝纪》,第239页。《宋书》卷28《符瑞志中》,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803-804页。《宋书》记载东汉安帝延光二年七月白鹿出现地点为“左冯翊”,此从《后汉书》。《宋书》还提到“汉章帝元和中,白鹿见郡国”,地点不详。此外,南方如江陵、豫章余干亦有报告,参见《太平御览》卷906引伏侯《古今注》,第4018页。 (94)《后汉书》卷33《郑弘传》注引谢承《后汉书》,第1156页,又详见《太平御览》卷906引谢承《后汉书》,第4016页。 (95)参见蔡和林:《中国鹿类动物》,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67页。 (96)曹志红:《唐宋时期黄土高原的兽类与生态环境研究》,《历史地理》第20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1-12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