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基调”。①历史研究如何处理同“革命”的关系,一直是20世纪史学研究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创建之日起,就围绕着“革命”展开历...
现代中国学术转型以中西新旧的学术转承为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在大学研究院所和专门学术研究机构之间的人员流动、机构设置和学术传承上。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北大国学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岁生日之际讨论中国近代史学科60年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我认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发展需要在三个方面予以强化。第一是明确中国近代史的分期,第二是加强中...
近代以来,特别是民国时期,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史学发展呈现繁荣景象,各种史学流派迭出。随着“国学研究院”的兴办,聚集在清华大学的一批史界学人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及...
中国著名的世界史学者雷海宗先生说过:“历史的了解是了解者整个人格与时代精神的一种表现,并非由乱纸堆中所能找到的一种知识。”①这一说法表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肇始于“耶稣会士汉学”,迄今已有400年的历史。400年来,这种研究尽管因时因地而异,步趋并不一致,但由此累积起来的关于中国的著作和文章,单是数量就已十分...
我国考古学界的一代宗师夏鼐先生,曾主持国家考古研究机构工作30余年,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但少有人知,夏鼐先生还是我国第一位埃及学博士。1934年他从清华...
所谓学术理路,是指治史者遵循的治学逻辑、路径,所认同的治学重心、目标定位、价值标准,所依本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学术理路既可以是个性化的,也可以是群体共同遵守的。...
新中国成立60年了,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中国史学的理论研究与中国史学史研究,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在继承20世纪前期史学成就的基础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新的发展,为新中...
《后汉书·高句骊传》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其成书时间仅次于《三国志·高句丽传》。《后汉书·高句骊传》与《三国志·高句丽传》关系密切,此点前人多已言及,但两...
中国城市已有五千年历史,历经七变--从商周都邑、春秋战国城市、汉唐城市、宋元明清城市,到近代城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现代城市,再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当今城市。其结构与功能...
《历史研究》杂志于1954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爆发而停刊中辍,1974年复刊后延续至今。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和权威性的史学刊物,其在中国历史学乃至中国社会中所具有的...
“巫”是原始文化的承载者,代表人类文化或文明的源头,这种出自文化人类学且带有一定普遍性的观点提供了关于巫的正面评价,对矫正有关巫的片面的、鄙夷的认识有益。① 但是,...
东西方两位伟大的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前484-前425)和司马迁,在过去常常被相提并论。① 毫无疑问,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希罗多德的《历史》所涉及的范围仅局限于希腊...
一 引子:陌生的中国古代地方城市 在绝大多数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的研究论著中,将“中世纪城市革命”作为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发展史中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变革,由此展开的论述也成...
2009年8月4-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和瑞典马尔默召开了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First World Congress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大会由“国际环境史组织联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Environmental Hi...
《世本》一书,是中国古代十分值得注意的史籍,中国史学史研究、历史文献学研究、先秦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对此书均不能无所涉及。因此,考清《世本》的成书年代,是...
一 引言 严文明先生在为陈铁梅先生著《科技考古学》所做的序言中指出:考古学的产生,是在历史学的发展提出了寻找新的证据和拓展研究领域的要求,在地质地层学和生物分类学初...
关于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形成,是国内外学术界一致瞩目的重大学术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在我国,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在一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著作中,就已有所涉及...
1888年至1890年间,日本“东洋史之创始者”那珂通世陆续出版了四卷五册本的《支那通史》,此书“采西洋体例,崭然一改支那史之面目,举世惊佩”[1],被誉为“世界第一部近代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