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在大多数学者眼里,是一个异质性、动荡性更强的社会。如美国学者施坚雅认为,“在中国的地区边境,地方社会显得最异常,样式也最多”①;在清代文献中,同样不乏对西域表...
断裂与分化大概是文明发展的常态,连续的“广土众民”的中国,这种情况不符合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何以会背离常态,成为连续的“广土众民”的中国呢?这一问题,我们姑且...
地方吏役是指掌握行政权力的地方衙门人役,可笼统分为书吏和衙役两类。清代地方吏役形象的低落在历史上所有朝代中首屈一指。同时,其作用之重要也在口齿激增、事务日益繁剧的...
从“天下”到民族国家:边疆概念的意义流变 从地理意义上说,“边疆”即“边缘的地域”。然而,“边疆”所指却并非仅是地貌风物,而是兼具两层含义:一是地方与国家政治中心的...
八旗驻防制度滥觞于清朝入关前。顺治入关后,仍派八旗额兵总数几近一半的兵力,驻防京师以外所有重要的军事据点,并成为清代的定制。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驻防制度发生了重大...
本文从长时期的地域社会变革来解释明清时期闽赣毗邻地区的抗租风潮。16世纪以来,赣南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流民与土著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频繁激烈的租佃斗争实际上是...
一 战前,日本的明史研究十分贫乏。事实上正如松本善海的“明代史研究的贫困”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作为明史专家,有和田清(1890~1963)、清水泰次(1890~1960)以及中山八郎(...
商业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往往相辅相成,商业环境好,可以带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好转;反之,商业环境不靖则可能导致商业的凋敝,社会经济也不能很健康地发展。但是,在某些交通...
突厥第二汗国(又称为后突厥汗国、后东突厥汗国、突厥复兴汗国,公元682-745年)遗留下来三个重要石刻碑铭,即“暾欲谷碑”、“阙特勤碑”、“苾伽可汗碑”。本文主要据此三个石...
在清代地方官员对于风俗的记录中,经常提到所谓“健讼”之风,研究法律史的学者,如滋贺秀三、寺田浩明、岸本美绪、夫马进以及黄宗智等人,以这些材料为依据,指出清代百姓将...
一 从《史记》的一条附益文献谈起 今本《史记·秦始皇本纪》篇末论及东汉孝明帝(58-75年在位)时事,与《始皇本纪》年代殊爲不侔,一望可知乃後人附入。其文如下: 孝明皇帝十七...
有清一代,蒙古族主要聚居漠南、漠北和漠西地区。漠北喀尔喀蒙古东临黑龙江将军辖境,西至阿尔泰山接新疆,南至大漠与漠南蒙古相连,北与俄罗斯交界。清入关前,后金与喀尔喀...
自明代中期起,全国各地陆续兴起一支支地域商帮,成为中国近世社会转型的具体标志。对于各地商帮兴起的原因或前提,既有研究或多或少作了探讨,但不是过分强调全国的情形,就...
清初承明制设立的道,既有省与府之间的道员,如分守道、分巡道、兵备道,分管地方府州县,也有不管辖某一地区而因事设置者,即专司某职的道员。清代的道,随着时代的推移而有...
众所周知,清代章学诚对方志学有很深的研究,并撰写理论文章进行系统阐述,被后人视为方志学理论的鼻祖。其实,早在南宋时,随着方志的定型与编纂的繁荣,有关方志学理论也多...
明朝建立之初,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征收赋役,明太祖朱元璋制定了种种严密的规章制度,这包括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前者以人丁事产为主,后者以土地为主,两者相互参照、...
明代的海防与海禁,是两个相为表里的研究课题,前辈时贤已有众多的成果。在研究明朝海防、海禁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的时候,大部分研究者都将它置于国际关系与海外贸易的视野之中...
在中国历史的研究里,生活史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基本上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情。一般来说,生活史的概念多使用“社会生活”一词,或倾向于将社会史与生活史糅合在一起,实为社...
四、江南市镇的外部变革:地权的分散化趋势,田面权与田底权的分离 随着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在江南市镇的四乡,出现了土地所有权的分散化趋势。这种现象在道光、咸丰以后更...
水与人类日常生活及生产活动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水利灌溉作为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领域,学界给予较多关注并取得相当成绩。和生产用水(主要是水利灌溉)研究形成鲜明对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