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唐代史学家姚思廉所撰《梁书》,亦设《良吏传》(亦未设置《酷吏传》),开篇即引汉宣帝“政平讼理,其惟良二千石乎”之语以立说[93],而卷末又录乃父姚察之论曰: 前史有循吏,何哉?世使然也。汉武役繁奸起,循平不能,故有苛酷诛戮以胜之,亦多怨滥矣。梁兴,破觚为圆,斫雕为朴,教民以孝悌,劝之以农桑,于是桀黠化为由余,轻薄变为忠厚。淳风已洽,民自知禁。尧舜之民,比屋可封,信矣。若夫酷吏,于梁无取焉。[94] 按:此言“前史”,自然说的是《史记》,故姚氏接言“汉武”云云;而汉武帝时“役繁奸起”,政令“苛酷”,恰为司马迁所深恶痛绝(前有论)。姚氏所言“梁兴,破觚为圆,斫雕为朴”云云,也是套用的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之语(前有引),用以称许梁初宽厚仁德、教民劝民,“淳风已洽,民自知禁”之吏治。这说明,司马迁之定“循吏”之名、为“循吏”立传,对姚氏父子著史有直接的影响。姚氏又言“若夫酷吏,于梁无取焉”,似不是说梁代无“酷吏”,而是说《梁书》不传“酷吏”。这是将“酷吏”与“良吏”对举,称许“循吏”,不齿“酷吏”,这一点也值得注意(参前所论)。 梁代史学家萧子显撰《南齐书》,则作《良政传》。略云:“齐世善政著名表绩无几焉,位次迁升,非直止乎城邑,今取其清察有迹者……”[95]卷末“赞曰”又云:“蒸蒸小民,吏职长亲。棼乱须理,恤隐归仁。枉直交瞀,宽猛代陈。伊何导物,贵在清身。”[96]这是强调“善政”、“清察有迹”、亲民爱仁、洁身清正等等,这与司马迁和班固等史家所称许的“循吏”事迹没有什么区别(参前引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