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民族—国家结构与中国民族—国家的现代形成(9)
http://www.newdu.com 2024/11/28 04:11:22 《天津社会科学》 韩水法 参加讨论
第四,一种普及的教育体系。这种普及的教育制度是维持共同的资籍、认同、语言和文字的重要的制度保障,也是造就共同体的精英阶层的重要机构。霍布斯鲍姆认为,“在国家推行小学教育之前,并没有口语化的‘国语’(national language)存在,只有作为文字或行政谕令的书写文字,或为口语传播而产生的共通语。”(25)在欧洲早期的民主体制里,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阶层是建立和维持民族—国家的中坚力量。 第五,除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条件之外,从各种思想和理论中发展出来的主权观念、国际法、自然法等学说,以及相应地,自由、平等和社会契约论等思想为民族—国家及其主义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和民族—国家主义思潮的出现。值得一提的是,在欧洲,现代族类——或民族——认同与国家是同时形成的。因此,诸如社会契约论一类理论在为现代国家的正当性提供论证的同时,也就为出于自主认同的现代族类提供了某种论证。 事实上,为其提供观念和理论支持的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学说,有些直接成为某些民族—国家理论的组成部分,如共通感社会契约论。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国家理论用绝对精神来解释现代民族—国家(26)的成因,它无疑受到英国现代国家历史的影响,但后来还反过来影响了英国的现代民族—国家理论。马克思的阶级和国家理论也是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它的影响所及是多方面的,既为现代民族—国家本身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论证,也为民族—国家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概念手段和方法,而在当代民族—国家的若干主流理论之中依然活跃着上述两种理论的精神。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西方民族—国家与民族—国家主义这些概念是在19世纪下半叶才出现的。霍布斯鲍姆认为,国家、民族和语言等词汇的现代意义要到1884年之后才会出现(27)。 第六,除了原初并持久的政治、经济、社会和心理的动力之外,欧洲和西方等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最终几乎难以例外地要通过革命这个最直接的也是最后的手段。英国如此,法国如此,美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其他国家如德国和日本起初虽然以变通的方式进行,但最终还是经过战争之后的革命性变革等特殊形式完成最后的转变。 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自主认同虽然是重要的观念前提和情感基础,但是,一方面,这种认同的最佳状况仅仅达到多数人的同意,而非所有人的同意;另一方面,这种认同,包括它的必要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条件,在历史上总是通过某种形式的武力手段或战争得以凝聚、强化和拓展。而这些武力手段或战争可以概括为内部的冲突和外部的冲突。族类或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冲突和斗争,始终是所谓原型民族和现代民族—国家凝聚内部认同的主要力量和环境。族类内部的冲突和斗争就其向着成员之间的更趋一致和同质的资籍而言,通常就是精英阶层教化其他民众(28),优势群体同化弱势群体,以及在政治共同体的疆界内,多数族类征服乃至同化少数族类的斗争。因此,无论想象、认同还是平等的资籍,在现代欧洲以及其他地区的民族—国家演进史上,都始终贯穿着武力或战争的作用。这些武力或战争的手段主要采用了如下一些方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