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为近世辑佚巨著,全书综八百万言,编次近五百卷,已影印行世。辑稿所收宋代历朝会要,虽因千百年来辗转传抄,反复掇录,殊多残缺,唯所集当代政府档案诸原始资...
没有比读《史记》更激动人心的了,经太史公的精心选择,那一个个的历史人物无不写得龙打虎跳,读之,让人不得不佩服太史公的才情。然而,如何进行史述?如何把自己对历史的评...
信息化时代对传统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利用电脑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国古籍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已成为学术界迫在眉睫的工作,也为史学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种...
刘师培(1884-1919),江苏仪征人,字申叔,号左庵。出身于古文经学世家。他少承先业,服膺汉学,经史子集靡不贯通,是晚清至民国初年学术思想史的重镇。丁惟汾曾这样评价说:“...
本文认为,当前史学研究仍存在新领域开拓不够,旧问题得不出新解,研究成果不能为大众所接受,以及重迭反复、炒冷饭等不良现象。要克服这些现象,必须在转换学术研究视角、开...
1954年8、9两月,香港《人生》半月刊第8卷第6、7、8三期连载余英时先生的《郭沫若抄袭钱穆著作考--〈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以下简称《互校记》)。作者武断地肯...
袁宏的史学思想,是史学史研究的薄弱环节。历来的中国史学史论著,在论述袁宏的史学成就时,都对他的名教观点进行了激烈的批评,而没有结合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深入地研究其名教...
本文通过对内藤湖南、胡适、姚名达三人4种《章实斋年谱》的介绍、评述,力求从一个侧面揭示本世纪20年代章学诚其人其学从隐晦走向昌明的发展路径、文献背景和学术继承。内藤谱...
《陔馀丛考》是清代学者赵翼所撰的一部学术笔记。赵翼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生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正当清代所谓的乾嘉盛世。中乾隆...
历史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变化过程,中国古代史家对于探讨这一生动而又复杂的特有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在理论研究上不断取得进展。这不但推进了中国史学的进程,同时也给予社...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Hermeneutics一词,中译不一。或作诠释学[①a]、释义学[②a]、解释学[③a]、阐释学[④a],俱属从读者角度出发之词。本文称传释学,是兼顾到作者传意之图,即及...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随着各卷的陆续出版发行,这部书产生的影响越益深远、广泛。它的深刻的历史见解与独到的史书编撰结构,为世人关注。多卷本《中国通史》是...
自清钱大昕撰《疑年录》,二百年来,治疑年之学者虽前赴后继,代有其人,然检其著述之多寡,亦仅能不绝如缕而已,可见其用力之艰难也。余生也晚,不自量力,亦欲效之为《魏晋...
在20世纪里,不止一次地有人主张彻底抛弃中国传统典籍,也不止一次地有人主张从传统典籍中开发出有价值的文化资源,以此为中国文化的再生或复兴疏导源流。《左传》作为先秦的...
在中国古代,地方志形成一种自成体系的典籍。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均接续性地纂修方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有现象。而方志纂修的兴盛时期乃在清代,方志学理论的趋于成熟亦在清...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史的民族,历朝历代都有修史的传统。从正史到野史,从家史到个人笔记,其典籍之丰富,史料之众多,恐怕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望尘莫及。历代的官学、私学乃至书院...
世界史,即作为人在世界上的成就的历史,归根到底就是已发挥作用的伟人们的历史 --卡莱尔 伟人是一个国家的路标和里程碑 --柏克 如果研究当代民主国家的政治内容,我们便不得不...
一、概说 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上古史的辩论盛极一时,1926年集结为《古史辨》一书,其后陆续编印,到1941年出版第七册,总计不下数百万字。就内容而言,主要可分为史实传说...
清代学术以汉学复兴为最大特征,故而人们往往用“清代汉学”一语赅而括之。但实际上,汉学的对立面宋学,亦即理学,在有清一代,却始终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这不仅表现在理学一...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纪传体中“通古为书”的创作之作。但通常人们评论所及,多在《史记》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巨大影响和重要地位方面。笔者在研习中国地方志发展历史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