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与《周易》经传关系密切,最早由近代学者刘师培提出。他写过《司马迁述〈周易〉考》。其中说,“史迁谙明《周易》”,“史迁曾以甄明《易》义为己任”。由于此文重点...
皮锡瑞在《经学通论》中指出:“汉今古文家相攻击,始于《左氏》、《公羊》。而今古文家相攻若仇,亦惟《左氏》、《公羊》为甚。……各经皆有今古文之分,未有相攻若此之甚者...
继承,分为两类,动产和不动产,不动产即指地产。土地的继承,是社会特殊财产的一种特殊分配形式,它随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并与私有制如影随形,相伴始终,对社会的发展起着...
《左传》或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以诠释《春秋经》的。《经》是提纲式的,其文“约其辞言,去其烦重”,①按照鲁国旧史作成。顾炎武云:“《春秋》不始于隐公,...
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政府曾经化了大批人力、物力,掀起了一场撰修本朝正史的运动。不料到了二十五年,修史运动就偃旗息鼓了。为什么会提出修史问题?其始末如何?又何...
历史活动中主体、客体及主客体关系,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极重要范畴。而在研讨这些范畴时,又不得不涉及到历史活动的主体意识。因此,探讨主体意识的本质、内容及强化的...
《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是中国史学史上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共354卷,囊括上起战国,下迄五代的1362年的历史。《通鉴》包罗宏富,卷帙浩繁。它是由司马光...
中国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究竟是属什么社会形态?最新的论点,不仅认为中国根本不存在奴隶社会,且也不存在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社会也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是混合的、非...
王先谦,字益吾,晚名遁,其居称“葵园”,因而人称葵园先生。 王先谦曾说:“余平生以书为性命。”藏书是他的嗜好,刻书是他对保存文化遗产的贡献,读书是他最大的乐趣,著书...
在我国丰富的古籍宝库中,笔记,尤其是宋代笔记,是一块晶莹的美玉。研究我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和民俗学等,都非用宋笔记不...
我们讨论历史认识的问题,对于历史学科的发展,对于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使史学在改革的现实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都是很有意义的。这是因为,第一,历史认识有自己的特点,了...
对范晔的《后汉书》,历代论家评价都很高。认为《史》、《汉》以后当首推《后汉书》。但对范晔的人品,却自来有争议。特别是在他是否参与谋反这个问题上,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学上的革命。把人类历史看作是由公有制到私有制、再到更高阶段的公有制的辩证发展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贡献。在从原始社会向私有制的演进过程中,...
“历史研究要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出发”。“只有忠实于历史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这里的“历史事实”似乎无需解说已明白易懂。但如果解答什么是历史事实?就会觉得它是十分复...
一 历史学的“危机”,这是近年来史学界经常议论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危机感呢?有人认为这种危机感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对史学的社会功能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是...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编年史矩制,自问世以来,为历代学人所称誉,推许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① 《资治通鉴》的编撰,主要是司马光个...
史书写人,历来首崇《史记》。然而作为“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并因之而“整齐百家之语”的太史公书,我们既已无法看到马迁当年所面对的材料,则评其...
文艺复兴后,西方学术界连绵不断地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尽管他们所处的科学和哲学背景、生活的时代和国度不同,立场和观点有异,但这一时期史学理论得到飞跃发展,不仅非黑暗...
三十多年来,史料和理论的关系的讨论之所以反复起伏,不断地牵动许多史学工作者的思绪,是因为这场讨论对新中国历史科学的兴衰起伏有关,或者说,这场讨论反映了新中国历史科...
在史学认识过程中,作为认识主体的史学家和作为认识客体的客观历史本身,构成了史学认识的两极。两者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史学认识的发生、发展和进步的过程。这是个动态的...